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,國內新增通風設備兩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,而腸病毒輕症疫情也在持續上升。目前腸病毒仍沒有特效藥及疫苗,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,並定期用漂白水消毒環境,降低感染風險。
因為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濕,適合腸病毒生存,每年的4到9月都為流行期,尤其在6月會迎來高峰期。根據疾管署統計,今年共累計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,高於去年及前年同期,而國內上週的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達到8004。
想要預防腸病毒除了平時就要懂得均衡飲食負壓排風扇、適度運動、充足睡眠,來提高免疫力之外,在流行期間也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一般觀念都知道熱空氣上升的原理,所以在屋頂開設太子樓或裝設自然通風球,但都還是無法達到改善悶熱及通風不良的困擾。負壓排風扇利用空氣對流原理將廠內熱氣、穢氣完全排出廠外,由裝設地點的對向,大門或窗戶補入新空氣,可計算整廠每秒的風速,每小時的換氣次數任何悶熱、通風不良等問題均可改善。要作好一件通風工程,必須精確計算面積、體積、斷面積及正確器材之選擇才能完全解決通風不良 、 悶熱的困擾。
而最基本也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就是「勤洗手」,大家一定都聽過「濕,搓,沖,捧,擦」的洗手口訣,就是把清水和洗手乳(肥皂)抹在手上、掌心與掌心對搓以及指縫間搓揉、以清水清洗、捧水把水龍頭沖洗乾淨、用拋棄式紙巾擦乾再用紙巾關掉水龍頭,整個過程大約40到60秒。疾管署曾強調,正確勤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另外,家中除了一般的打掃之外,也要定期以漂白水進行消毒,疾管署建議,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;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。
通風設備系統按照工作動力不同,一般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。通風設備主要通風管道,室內送、排風口,室外進、排風裝置,風機,除塵器以及控制系統等組成。常用的通風管道的斷面有圓形和矩形兩種,同樣截面積的風道,以圓形截面省材料,而且其流動阻力小,因此採用圓形風道的較多;常用的送、排風口有以下幾種:百業風口、空氣分佈器;風機中離心式通風機和軸流式通風機是常用的兩種;除塵器主要有重力沉降室、旋風除塵器、袋式除塵器、濕式除塵器和靜電除塵器等。